中原镖局第三部免费观看,91亚洲精品,国产黄色在线免费观看,中文字幕一区2区3区

山大概況
鄧從豪

鄧從豪1920年10月10日生于江西省臨川縣,1998年1月17日于濟南逝世,生前任山東大學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山東省人大常委會委員。

鄧從豪院士是當代著名化學家,專長量子化學與分子反應動力學,在配位場理論方法及電子相關理論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成果受到中外化學家的高度評價。在國內外學術刊物發表論文240余篇,出版學術專著及教材5部。培養了博士研究生13名,碩士研究生30余名,1993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1995年被授予全國先進工作者稱號。

鄧從豪出生在一個貧苦的農民家庭里。幼年的他經歷了貧窮的磨練,深受其父優良品格的熏陶,把“奮發向上”、“做一個有益于人類的人”作為自己的座右銘。鄧從豪天資聰慧,學習特別優秀,1935年以優異的成績考入南昌一中,成為當時崇崗鄉唯一的中學生。在校期間,他讀了《牛頓傳》和《居里夫人傳》,受到巨大的震動和啟發,立志攀登科學高峰。1938年他被保送本校高中,學習非常刻苦,放假回家則盡力幫助父親干活,鄉親們親昵地稱贊他既是“洋學生”,也是“泥腿子”。1941年夏天,鄧從豪千里迢迢步行到廈門大學投考,并以優異成績跨入了這所著名學府。

在廈大求學的四年中,他不僅以優異成績讀完了化學系的全部課程,而且選修了數理系的絕大部分課程。每當回憶起在廈大求學的艱苦歲月,他總要深情地談到兩位物理化學授課老師傅鷹教授(著名化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曾任北京大學副校長)和蔡啟瑞教授(著名化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曾任廈門大學副校長),他說:“傅老師和蔡老師深入淺出的講學、勤奮刻苦的精神和嚴謹的治學態度給我留下難以磨滅的印象,正是由于兩位老師的教誨,使我十分重視基礎理論的學習和研究”。大學畢業后鄧從豪即開始自學量子力學,并選定了量子化學基礎理論作為自己的研究方向。1945年夏,鄧從豪從廈大畢業,先受聘于著名愛國華僑領袖陳嘉庚先生創辦的集美中學,次年秋回到了母校南昌一中,冬季再到南昌中正大學化學系任教。因參與學生的愛國運動,1947年他被學校當局解聘,這促使了他北上山東大學任教的決心。在齊魯之邦,他奉獻了畢生精力,為人民教育事業和科學研究奮斗了近五十度春秋。

鄧從豪教授是一位循循善誘、誨人不倦,教書育人的導師。50年來,他曾先后在山東大學化學系、物理系和光學系講授了無機化學、分析化學等二十余門大學生和研究生課程,有些課程是在全國首次開設的。

鄧從豪教授的講課特點是側重推理,邏輯性強,思想嚴密,內容新穎而充實。他記憶力驚人,授課不用講稿,總是適時地介紹國內外同行及他本人的最新科研成果,使聽課者很快地進入本學科的前沿。有一次他患了病,右肩肘疼痛難忍,但他仍然堅持按時給研究生上課,右手抬不起來就用左手寫,一堂課下來累得臉焦黃,出虛汗。他常說,凡事貴在堅持,要有擇善固執的精神,如果碰到一點困難就放棄,成功不會向你招手。鄧從豪教授治學精神和授課風格影響了一代人,他指導出來的研究生和他的助手也都承襲了這種傳統。因此,由他創建并領導的理論化學研究室,學術思想活躍,民主氣氛濃厚,開課質量高,科研成績大,是毫不奇怪的。鄧從豪教授學風嚴謹,科學思想深邃,研究成果累累。但他更為重視科學研究的水平和質量,總是抓住科學前沿的關鍵性問題,力爭取得重大成果。他在各個時期發表的論文都具有非常高的水平,其科學價值及對學科發展的貢獻都為國際國內同行專家所公認。鄧從豪教授是國內外著名的量子化學家,具有深厚的學術造詣和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從50年代初他就開始了理論化學的研究,并在這一嶄新學科領域里辛勤探索了半個世紀。1963年至1965年,他參加了著名化學家唐敖慶教授主辦的“物質結構學術討論班”。這期間,他從事的“配位場理論研究”獲得1982年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70年代末,他所提出的“過渡態和產物態相互作用的矩陣元”被學術界稱為一條新的化學動力學原理。鄧從豪教授在物理學、光學領域也有很深的造詣。1979年他在物理學報上發表的“自發輻射的線寬與原子能級移位”一文為克服光子場發散問題提供了有效途徑。電子相關是目前世界上公認的量子化學理論中重要而又最困難的問題之一,80年代以來,鄧從豪教授主要從“選擇相關函數的條件”、“修正的Hartree-Fock方程”等不同角度研究電子相關問題,經過近二十年艱苦卓絕的探索,終于取得了重大突破,他以超球坐標下的超球諧和廣義拉革爾函數兩個完備基作展開,獲得了對多電子原子、分子Schrodinger方程的直接求解。該方法開辟了嚴格求解多體化學體系的新途徑,為精確理解與電子相關有聯系的化學物理問題奠定了基礎。

鄧從豪教授先后承擔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七五、八五重大項目和高等學校博士點基金項目,于1978年獲全國科學大會獎和山東省科學大會獎,1982年獲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1986、1988、1990年三次獲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二等獎,1992年獲中國人民解放軍科技進步二等獎,1997年獲國家自然科學三等獎、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一等獎。1982年獲得山東省勞動模范稱號,1989年被評為全國優秀教師,1990年獲政府特殊津貼,1993年11月當選為中科院院士,1995年被授予全國先進工作者稱號。

鄧從豪教授不僅是一位成就卓著的科學家,而且是一位德高望重的教育家。從1956年起,他先后擔任過化學系、光學系的主任、副主任,從1980年起,先后擔任過山東大學副校長、校長。作為一名教師,他竭盡全力傳道、授業、解惑,為國家培養了大批高級專門人才。作為一名行政領導,他高瞻遠矚,駕馭全局,各項工作井然有序、蓬勃發展,他時刻關懷青年學生的健康成長,教育他們德智體全面發展。知人善任、獎罰得當是鄧從豪教授做行政領導工作的一個突出特點。1962年化學系有一位應屆畢業生,聰明勤奮、成績優異,但紀律松懈,說話偏激,畢業分配時,某些領導曾提出處分該生,時任化學系副主任的鄧從豪教授則力主教育從嚴,處理從寬,化消極因素為積極因素,主張免予處分。在鄧從豪教授的堅持下,這個學生分配到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任教,并于1997年光榮地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他曾數次應母校邀請回山東大學講學,每次談起鄧老師給予他的教育和愛護時,都是禁不住淚流滿面,他說,沒有鄧老師的關心愛護就沒有他的今天。

鄧從豪教授十分強調學風、校風和作風建設,在擔任山東大學校長時提出了“勤奮學習,刻苦鉆研,實事求是,銳意創新”的16字方針。他曾多次率山大代表團訪問英、美、日、澳、加等國,考察發達國家的教育與科學研究,建立校際交流與合作關系。他身體力行,不僅自己治學嚴謹,作風正派,還善于傾聽下級、學生和教職工的意見。鄧從豪教授還十分注意培養、獎掖學生和青年教師的自學本領與獨立開展科學研究的能力。他不僅毫無保留地傳授知識,解答疑難,一絲不茍地為學生和青年教師審閱、修改學術論文,指導他們進行科學研究,而且用由他主持的科研成果所獲得的資金建立了“青年理論化學研究基金”,獎勵做出優秀研究成果的研究生和青年理論化學工作者。鄧從豪教授歷經磨難。在1959年的那場所謂“反右傾”運動中,他曾被扣上“走白專道路”的帽子,受到錯誤的批判并剝奪了化學系副主任職務。在“文革”動亂中,他又被扣上了“反動學術權威”的帽子,身心倍受摧殘。但是他始終對未來充滿信心,在極其困難的情形下進行科學研究,頂著壓力為青年教師開設系統的基礎理論課程。科學的春天到來了,鄧從豪教授也重新煥發了青春,全身心地投入到科研和教育事業中去。許多跟隨他工作多年的助手和學生發出由衷的感嘆:鄧老師不僅教會我們做學問,而且用實際行動教育我們如何做人。

聯系我們
地址:中國山東省濟南市山大南路27號          
郵編:250100          
傳真:(86)-531-88565657
值班電話:(86)-531-88364701          
     
舊版回顧
  • 關注微信
  • 關注微博
  • QQ校園號
  • 關注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