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镖局第三部免费观看,91亚洲精品,国产黄色在线免费观看,中文字幕一区2区3区

山大概況

山東大學是我國具有悠久歷史的著名綜合大學,是國家教育部直屬的重點高等學校之一。其前身是1901年(清光緒二十七年)在濟南創辦的官立山東大學堂。建校以來,山東大學隨著社會的變革,曾幾度更名、停辦、重建、合校、搬遷,曾在不同時期匯納過各類大學,也曾分出過十多所高等院校。在曲折前進的道路上和祖國同呼吸、共命運,培養了大批具有真才實學的人才,為國家高等教育的發展和各項建設事業,做出了重要貢獻,贏得了國內外良好的聲譽。

undefined

1901年山東巡撫袁世凱上奏《山東試辦大學堂暫行章程折稿》及光緒皇帝的朱批

undefined

山東高等學堂畢業執照(1905年)

undefined

山東大學堂開校教職學員合影

1901年,山東巡撫袁世凱上奏《山東試辦大學堂暫行章程折稿》,同時調蓬萊知縣李于鍇進行籌備。10月,《折稿》獲準,在濟南濼源書院正式創辦了官立山東大學堂。周學熙任管理總辦(校長)。第一批招收學生300人,分專齋、正齋、備齋,分齋督課。聘請中西教習50余人,后增至110多人,美國人赫士為總教習。課程設置除經史子集外,還有社會科學、自然科學和外國語等20多門。學制初為三年,后改為四年。1904年,學校遷入濟南桿石橋新址,改為山東高等學堂。1911年,又改稱山東高等學校。方燕年、陳恩燾、蕭應椿、陳慶和、周學淵、魏業銳、陳恩畬、李豫同、李聯璧、范之杰、黃國恩、丁維椽等先后出任校長。1912年,國民政府實行全國設立大學區,各區中心城市設大學,各省設專門學校的體制,按章大學堂應予裁撤,至1914年停辦。師生分別轉入法政、工業、農業、商業、礦業、醫學六個專門學校,校長丁維椽繼任商業專門學校校長,校舍由法政專門學校使用。山東大學堂共培養畢業生770人,選送去歐美和日本留學59人。其中徐鏡心、張伯言等人在日本參加同盟會,被孫中山先生委任為山東同盟會負責人。山東大學堂是山東省第一所官辦的高等學校,也是山東大學歷史的起點。

1906年,在濟南皇華館設立法政學堂;1907年,再設法律學堂,時稱第一、第二法政學堂;1913年,合并為山東公立法政專門學校。1907年,山東巡撫楊士驤、吳廷斌又在濟南東關全福莊設立山東高等農業學堂,以南郊千佛山、馬鞍山北麓五千畝土地作為學堂的林場;1913年,易名山東公立農業專門學校。1912年,留日學生葉春墀請準在濟南南關設立商業學校,隨后定名山東公立商業專門學校。1912年,青州府高密中等工業學堂和濟南工業學堂合并,后又并入山東第一中學,于第二年在一中尚志堂校舍成立山東公立工業專門學校。1915年,山東省設醫學講習所;1916年,改名為山東省立醫學學校,校址在濟南北園白鶴莊; 1920年,正式命名山東公立醫學專門學校。1920年,又將礦業傳習所擴建為山東公立礦業專門學校,校址設在濟南東關。上述六個專門學校課程均為現代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教師多為歐美和日本留學生。學制一般為三年,醫學四年,十余年共畢業學生4000余人。在山東大學的發展歷史上,這六所專門學校起著承前啟后的作用。

undefined

1926年省立山東大學校門

1926年,奉系軍閥張宗昌督魯,下令將山東公立六個專門學校合并,在濟南建省立山東大學,由山東省教育廳廳長,清末狀元王壽彭任校長。設文、法、工、農、醫五個學院,計有中國哲學、國文學、法律、政治經濟、商學、機械、機織、應用化學、采礦、農學、林學、蠶學、醫學13個系,并設有附屬中學。校設評議會,院設教務會,系設教授會,定期研究教學、人事、經費等問題。大學部有教師320人,除專業課外,并開設選修課,學生畢業授學士學位。1928年,日本帝國主義借口保護僑民出兵濟南,制造了“五三”慘案。在動亂中,學校經費無著,隨即停辦。

undefined

1924年私立青島大學校門

1924年8月,私立青島大學正式創立,高恩洪任校長。設工科和商科,學制四年,學生修業期滿考試及格者授予學士學位。學生除本國外還有南洋華僑和朝鮮學生。革命活動家羅榮桓、彭明晶等系該校學生。校董事會聘請學界名流梁啟超、蔡元培、張伯苓、黃炎培等人為名譽董事。選用德國人在青島建造的俾斯麥兵營作校址。1925年,直奉戰爭再起,直系軍閥失敗。高恩洪下野,學校瀕于倒閉。校董會公推山東省議長宋傳典接任校長,勉強維持。1928年,北伐軍進抵山東后,奉系敗逃,學校經費逐漸斷絕停辦,學生按大學結業處理。

省立山東大學和私立青島大學是隨后創辦的國立青島大學的前身,在山東大學歷史上占有重要篇章。

1928年8月,國民政府教育部決定在省立山東大學的基礎上籌建國立山東大學。由何思源、魏宗晉、陳雪南、趙畸、王近信、彭百川、楊亮功、楊振聲、杜光塤、傅斯年、孫學悟等11人組成國立山東大學籌備委員會,著手籌備工作。在籌備過程中,蔡元培先生力主將國立山東大學設在青島,取得教育部長蔣夢麟的同意。1929年6月, 國立山東大學籌備委員會奉令改為國立青島大學籌備委員會。除接收省立山東大學外,并將私立青島大學校產收用,籌備國立青島大學。

1930年4月,國民政府任命楊振聲為校長。9月20日,舉行開學典禮,國立青島大學正式成立。學校初設文、理、教育三個學院,分為中國文學系、外國文學系、數學系、物理系、化學系、生物學系、教育行政系和鄉村教育系等八個系。1932年9月,教育學院停辦,學生大部分轉入國立中央大學教育學院。同時增設工、農兩學院。工學院設土木工程學系和機械工程學系。農學院設于濟南,設研究、推廣兩部。不久,又將文、理兩學院合并為文理學院。學校設校務會議,由校長、教務長、秘書長、各學院院長、各學系主任和教授代表組成,負責議決一切重大事項。校長楊振聲思想進步,富有遠見,效法北京大學“兼容并包”、“科學民主”的辦學方針,廣聘專家學者,如聞一多、黃敬思、黃際遇、任之恭、傅鷹、沈從文、梁實秋、聞宥、游國恩、曾省、湯騰漢等著名學者均在校任教。學校發展較快,聲譽日隆,國立青島大學由此嶄露頭角。

1932年,國立青島大學改名為國立山東大學,任命趙太侔(趙畸)接任校長。趙太侔原為國立青島大學教務長,贊同楊振聲的辦學方針。接任后增聘老舍、洪深、張煦、丁山、王淦昌、童第周、曾呈奎等一批專家學者,師資陣容更為整齊。同時撙節行政費用,添購圖書、儀器,先后建成科學館、工學館、體育館、化學館、水力實驗室及實習工廠等,改善了辦學條件。這時期由于外部環境相對穩定,校內人才薈萃,名流云集,師生勤奮教學、成就蜚然,成為學界仰重的國內知名高等學府。國立山東大學實行“學年學分制”,學制四年,學生畢業授學士學位。學校先后創辦有學術刊物《科學叢刊》、《文史叢刊》、《勵學》、《刁斗》等。

undefined

國立山東大學校門

undefined

《科學叢刊》、《文史叢刊》等刊物

1937年,“七七”事變,抗日戰爭爆發。11月,國立山東大學由青島遷往安徽安慶,不久再遷四川萬縣。圖書、儀器、案卷分批運出,損失嚴重。1938年春,學校在萬縣復課,不久教育部下令“暫行停辦”。師生轉入國立中央大學,圖書、儀器、機械分別暫交國立中央圖書館、國立中央大學、國立中央工業職業學校保管使用。

1946年春,經國民政府教育部批準,國立山東大學在青島復校,趙太侔再任校長。復校后設文、理、工、農、醫五個學院,計有中國文學、歷史學、外國文學、數學、物理學、化學、動物學、植物學、地質礦物學、土木工程學、機械工程學、電機工程學、農藝學、園藝學、水產學15個系,醫學院不設系,并附設一個大學先修班和高級護士學校。各學院學生修業年限多為四年,工學院五年,醫學院六年,實行分學制和必修制、選修制。1946年10月25日,學校舉行開學典禮。知名學者王統照、陸侃如、馮沅君、黃孝紓、丁山、趙紀彬、楊向奎、蕭滌非、丁西林、楊肇燫、童第周、曾呈奎、王普、郭貽誠、王恒守、李先正、劉遵憲、朱樹屏、嚴效復、楊宗翰、鄭成坤、李士偉、沈福彭等應聘來校執教。1949年6月2日,青島解放,王哲、羅竹風、高劍秋率領軍管小組進校,對學校進行接管整頓,山東大學從此進入新的時期。

1944年,中共中央華中局決定,在華中黨校基礎上,創辦華中建設大學。校址設于蘇皖邊區的旰眙縣新埔,由華中局宣傳部長彭康兼任校長。設民政、財政、文藝三系和一個高干班。1945年5月4日,正式開學。8月份,首屆學生結業,學校遷清江市。1946年初,校長彭康率領部分干部教師和學員北上并入臨沂山東大學,華中建設大學校長由李亞農繼任。解放區知名人士賀希明、張勁夫、張茜、夏征農、戴白韜、阿英、孫冶方、范長江、車載、朱維基、黎冰鴻、黃源、陶官云等在校工作和執教。設工、農、文、醫、師范、社會科學等六個學院和預科。

1945年8月,山東抗日人民政府在解放區臨沂,創辦了山東大學(為了區別國立山東大學,稱臨沂山東大學),由李澄之、田佩之任正副校長。設預科部,招收知識青年,進行思想政治教育。1946年初,華中建設大學校長彭康,率領該校師生400余人北上,并入臨沂山東大學。師資力量得到充實,學校規模有所擴大,設立政治、經濟、教育、文藝四系,轉入以專業課程為主的學習。解放區教育界的知名人士何封、薛暮橋、李仲融、王淑明、孫克定、劉力行、胡考、宋日昌、尚鉞、宋之的等在校執教。

undefined

1951年開學典禮暨山東大學與華東大學合校成功慶祝大會主席團合影

1948年夏,中共中央華東局決定,以原臨沂山東大學渤海地區的部分留守人員為基礎,并集中原來的一些教師,會同華中建設大學的部分干部教師,在濰縣組建成立華東大學。同年9月4日開學。韋愨任校長,張勃川、李宇超任副校長。濟南解放后,學校于11月遷入濟南。遷濟后成立文學、社會科學、教育三個學院和一個研究部。另設附屬中學。1949年5月,韋愨調任上海市副市長,彭康接任校長,學校向正規化大學過渡。11月,教育學院劃出,后成為山東師范大學。附屬中學交濟南市領導,改為實驗中學。1950年,全國教育工作會議后,學校調整為政治、文學、史地、藝術、俄文五系,轉入正規化的業務學習。1950年冬,奉命遷青島;1951年,在青島與山東大學合校。華中建設大學、臨沂山東大學和華東大學,都是短期訓練班式的政治大學,為國家培養了近一萬名干部,為革命戰爭和建設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undefined

50年代青島山東大學校門

undefined

文史哲創刊號

1951年3月,山東大學和華東大學合校,仍命名為山東大學。華崗任校長兼校黨委書記,童第周、陸侃如為副校長,設文、理、工、農、醫五個學院,分中國文學、歷史學、外國文學、數學、物理學、化學、動物學、植物學、地質礦物學、水產學、土木工程學、機械工程學、電機工程學、農藝學、園藝學、病蟲害學、政治學、藝術學18個系。其中政治和藝術為兩個直屬系。學校積極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推進教學改革,大力開展科學研究。1951年,創辦《文史哲》雜志和《山東大學學報》,開辟了科學園地,促進了學術爭鳴。從此山東大學又進入了學術繁榮的新階段。

1952年夏,全國高等院校調整。山東大學調整出去的院系有:(一)政治系,遷至濟南,組成山東政治學校,現為中共山東省委黨校。(二)藝術系戲劇組,遷至上海,與上海戲劇專科學校合并,組建成中央戲劇學院華東分院,現為上海戲劇學院。(三)藝術系音樂、美術兩組,遷至無錫,與上海美術專科學校、蘇州美術專科學校合并,組建成華東藝術專科學校,后為南京藝術學院。(四)工學院土木系,和原山東工學院的土木、紡織系合并,組建成青島工學院,后又遷至武漢與有關系科合并,成立武漢測繪學院,后為武漢測繪科學大學。(五)工學院的機械、電機兩系,遷至濟南,調入原山東工學院,組建成新的山東工學院,后為山東工業大學。(六)農學院的農藝、園藝、植物病蟲害學三系,遷至濟南,與原山東農學院合并,組建成新的山東農學院,現為山東農業大學。(七)醫學院1956年獨立,擴建為青島醫學院。(八)理學院的地礦系遷至長春,與有關院校系科合并,組建成長春地質學院。(九)1954年由山東大學負責,在鄭州籌建一所新的大學,即現今的鄭州大學。(十)在遷校濟南時,留在青島的系科,獨立建院后,發展成為現在的中國海洋大學。山東大學在院系調整中,分出的系科和其他院校組建了十所高等院校,取消了院一級組織,留有中文、歷史、外文、數學、物理、化學、生物、水產八個系,增設海洋學系,建立文學歷史和海洋物理兩個研究所,成為教育部直屬的以文、理為主的綜合大學。中文、歷史兩專業開始招收研究生,還接收朝鮮、越南、蘇聯等國的留學生,學校的影響擴及國外。1955年,華崗受誣陷去職,稍后童第周調中國科學院工作。1956年7月,山東省副省長晁哲甫出任校長兼黨委書記。1957年,外文系師生轉入上海外國語學院,外文系撤銷。1958年夏,晁哲甫奉調回省,國務院任命成仿吾為校長兼校黨委書記。

undefined

1960年,毛澤東主席在濟南聽取山東大學教師講解運籌學

undefined

1964年,毛澤東主席給山東大學高亨教授的信

1958年7月,山東大學歸由山東省領導,同年10月,奉命遷校濟南。文科的中文、歷史兩系和理科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四系搬遷濟南,海洋、水產和正籌建的地礦三系留在青島(后獨立為山東海洋學院,即現在的中國海洋大學)。這期間根據科學發展和國家建設事業的需要,于1959年秋恢復了外文系,1960年,重設政治系,建成原子能系和電子系,學校由遷濟時的6個系10個專業,增至政治、中文、歷史、外文、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學、原子能(后學生并入復旦大學,該系撤銷)、電子10個系。建立了中國古典文學、中國現代文學、美國文學、中國古代史、微分方程(控制論)、磁學、晶體、微生物九個校屬研究室。有八個專業接受培養研究生。設有三個專業的業余大學,六個專業的函授班,并招收函授研究生,在校業余和函授生達到4000人。同時,恢復了外國留學生培養工作。學校遷濟后,全校九個系分駐兩地,校部機關和外文、物理、電子、生物四系仍住原處,稱老校;政治、中文、歷史、數學、化學五系遷新校舍,稱新校。1961年,學校復歸教育部領導,學校文科向社會科學領域開拓,理科突出數學、磁學、晶體、微生物的六十年代新特色,為學校以后的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1970年夏,山東省革命委員會將山東大學一分為三:政治、中文、外文、歷史四系南遷曲阜,與曲阜師范學院合并,時稱為山東大學;生物學系遷至泰安,并入山東農學院;校部機關和數學、物理、電子、化學、光學(新建)五系留在濟南,成立山東科學技術大學。1973年,周恩來總理親自批示恢復山東大學原建制。1974年初,山東大學恢復原建制。

undefined

2000年7月22日,原山東大學、山東醫科大學、山東工業大學合并組建新山東大學成立大會

1978年,孫漢卿任校黨委書記,吳富恒任校長。1984年,鄧從豪任校長。經教育部批準,1984年在風景秀麗的海濱城市威海,設立山東大學威海分校。1986年,徐豫龍任校黨委書記。1987年,潘承洞任校長。1988年,陳之安任校黨委書記。1996年,曾繁仁任校黨委書記。1998年,張樂嶺任校黨委書記,曾繁仁任校長。

2000年7月,由原山東大學、原山東醫科大學(注1)、原山東工業大學(注2)合并組建新的山東大學。朱正昌任校黨委書記,展濤任校長。2002年8月,邵桂芳任校黨委書記。2005年2月,朱正昌任校黨委書記。2008年11月,徐顯明任校長。2011年10月,李守信任校黨委書記。2013年10月,張榮任校長。

1:原山東醫科大學簡介

2:原山東工業大學簡介

 

聯系我們
地址:中國山東省濟南市山大南路27號          
郵編:250100          
傳真:(86)-531-88565657
值班電話:(86)-531-88364701          
     
舊版回顧
  • 關注微信
  • 關注微博
  • QQ校園號
  • 關注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