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镖局第三部免费观看,91亚洲精品,国产黄色在线免费观看,中文字幕一区2区3区

山大概況
?丁履德

丁履德 (1912—1972) ,又名丁驥甫,山東省日照縣人,1930年9月——1934年6月在上海交大機械系學習,1945年赴美國耶魯大學機械研究院學習。1945年——1952年10月任山東大學工學院院長 1952年10月以后任山東工學院院長、二級教授。從五十年代起,連續當選為第一屆、第二屆、第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擔任山東省政協副主席、山東省科協副主席等職務,同時還是中國民主同盟中央委員、山東省民盟主委。

丁履德教授,1912年10月生于山東省日照縣丁官莊村。他在幼年時同母親離開原籍隨父親就讀于濟寧、濟南、青島等地。父親丁惟茲是一個工程師,畢業于天津高等工業學堂。1927年夏,在青島禮賢中學畢業后,先后考入天津南開大學預科。上海交通大學機械系。在學習期間,看了許多文學和哲學等方面的書籍 ,也曾接觸過革命的理論,接受過革命的影響,曾參加過反封建的學生罷課和請愿活動.1934年夏大學畢業后,任上海商務印書館練習編輯、上海市公用局技士。1934年12月,他又抱著工業救國的思想,考取了教育部招收的留歐機械生,赴意大利都靈大學航空研究院學習.在國外,他懷著為中國人爭氣的強烈愿望,發憤讀書,學習成績一直居上。后來他目睹意大利的報紙上有污辱中國人民的文章和照片,憤然于1937年6月提前回國.回國后被派到國民黨空軍機械學校任上尉教官。在全國人民高漲的抗日救亡愛國熱忱鼓舞下,他決心以自己的知識和技術報國圖強。但國民黨政府的腐敗無能,使他深感失望 。1940年他又選擇了教育救國的道路,棄戎從教。他冒著受國民黨通緝的危險,開始了教育生涯 。1940年8月至1945年2月,他先后在西北工業大學(原西北工學院)航空系、浙江大學機械系、西南聯大航空系任教授。為了進一步深造,1947年3月 赴美國耶魯大學機械研究院學習。然后,在美國紐沃克工學院任教。1947年回國,先后在廈門大學航空系、山東大學機械系任教授。青島解放前夕,他的朋友曾動員他一起去臺灣。但幾十年的經歷使他對腐敗的國民黨政府已失去了任何幻想,他拒絕了朋友的勸說,迎接了青島的解放。

解放初,丁履德教授擔任了山東大學工學院院長。他是山東大學最早響應黨的號召,積極參加政治活動,帶頭進行復校工作的教授之一。當時,不少師生對時局還時有疑慮,對黨的政策還不甚理解,再加上解放前國民黨的反動宣傳,因此思想比較混亂。在這種情況下,他和其他進步青年一起接受了黨的教育,從新舊社會的對比中,認識到了共產黨的光榮和偉大,也認識到了只有共產黨才能把災難深重的舊中國建設成繁榮昌盛的新中國。他最初接觸到的共產黨領導干部是山東大學黨委書記兼校長華崗和軍代表羅竹風同志。那時華崗同志經常到教師家走訪,尤其常到一些知名教授家去,關心他們的進步,向他們宣傳黨的方針政策,他從黨的一些干部身上,看到了共產黨員的形象,看到了國家的希望,也感受到了黨的溫暖。抗美援朝的勝利使他十分振奮,“美國”這個在當時被不少人視為了不起的龐然大物,竟敗倒在中國人民手下,他深深感到中國人民站起來了,再也不是任人欺侮的弱小民族。他不分晝夜地工作,積極鼓勵學生參加抗美援朝,領導工學院在開展增產節約捐獻飛機大炮的活動中取得了好成績 1952 年11月全國院系調整后,他來到了濟南,出任山東工學院院長兼教授。在這期間,他參加了一系列的政治運動,并主持了學校的專業設置、課程改革等建校工作。隨著國家經濟的恢復和建設的發展,學校也逐漸發展,在20年的工學院院長崗位上,他付出了辛勤的勞動,花費了大量的心血。在黨的領導下,團結帶領全校教職工為學院的發展壯大,為培養大批又

紅又專的人才做出了突出貢獻。盡管在十年動亂中他受到了迫害,身心受到了 嚴重摧殘,但他始終對黨懷有深厚的感情,對教育事業矢志不移。

丁履德教了一輩子書,他從28歲開始在大學任教授,直到去世,為祖國的教育事業辛勤耕耘了30多個春秋,從沒離開過講臺。他長期患有高血壓病和神經衰弱病,有時身體實在支持不下來,不能多上課就少上,不能站著講就坐下來講。十年動亂時,他被扣上莫須有的罪名,掛牌子,揪斗、關牛棚,當他從牛棚里“解放”出來,又走向了講臺。他是一位把培養人才作為自己神圣事業的教書巨匠。他曾培養過無數學生,現在都是教學、科研、生產上的骨干,有很多已是有成就的專家、教授了。

丁履德教授以他造詣高深的學業、嚴肅勤奮的治學、謙虛認真的工作、正直誠懇的品德贏得了大家的尊敬。他天資聰慧,又肯努力,在意大利學的是航空專業,在美國又進修了機械專業,所以他的知識根深面廣。他的外語也很好,精通英語和意大利語,并能較熟練地翻譯和閱讀俄文和法文。

他深諳飛機發動機理論,在我國航空界有一定影響。曾擔任過《飛行力學及設計》、《飛機發動機原理》、《應用空氣動力學》、《流體力學》、《傳熱學》、《熱工學》、《內燃機原理》、《內燃機動力學》等課程的主講 1957年夏,山工舉辦力學專業班,當時的《空氣動力學》課由于分量重、時間緊,沒有找到合適的人來上,教研室找到了丁履德教授。這門課丁教授已擱下20多年,有不少理論已經發展。他經過一個暑假的努力《空氣動力學》按時開課了,當時這門課不僅吸引了本專業的學生,而且吸引了一批中青年教師。如果沒有堅實的知識基礎,在這么短的時間里講好這門課是不可能的。

丁履德教授嚴肅認真負責的教課作風成為教師學習的楷模。他雖執教幾十年,但仍認真對待每一堂課。凡聽過丁教授講課的人,對他那嚴密的邏輯性、突出的重點、清晰的語言、整潔的板書,都留下了極深刻的印象。我校關挺棟教授,1940年在西北工學院曾受業于丁履德教授,直到晚年他還清楚地記得丁先生講課時的情景,他說:“那時丁教授擔任三門課的主講,每周要上十多節課,他勤勤懇懇,每一堂課都經過十分認真地準備。上課時他從不看講稿,口齒清楚,邏輯性極強,因此,學生非常容易理解課程內容。他淵博的學識和熟練的教學方法,給了我們很多的教益 。”

他對學生十分關心。他既是院長,又是兼課教授,每到期終考試,他總是親自給學生輔導,有時還到學生宿舍去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解答疑難問題,絲毫沒有院長教授的架子,使學生感到非常親切。

盡管他的行政、社會工作多,教學任務重,但他總還是盡量抽出時間來搞些科研工作。一有時間他就到實驗室進行一些科研項目的實驗,1960年他和其他同志一起搞的內燃水泵和轉子電機研究項目曾參加了山東省文教科技成果展覽。他曾和裘烈鈞教授合譯過《熱傳導理論》一書(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同時,他還發表過不少具有較高學術價值的論文,如:《螺旋槳葉素原理性能曲線直接積分法》(1948年《科學世界?航空專號》)、《向變分析法與數多座標圖解法的結合運用》(《山東大學學報》第一卷第一期)、《二沖程內燃水泵工作原理初步探討》(《山東工學院學報》1959年第6期)、《內燃機水泵很難發展成為獨立的原動機》(《山東工學院學報》1959年第6期)、《內燃水泵噴水推進式船舶推進原理淺說》(《山東工學院學報》1959年第6期)、《內燃水泵深水提水的初步意見》(《山東工工學院商報》1961年2期)、《略論農田排灌柴油機改裝柴油煤氣機問題》(《山東工學院學報》1966年第2期)。這些論文的發表,對于探討上述科學研究領域的命題,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丁履德教授從五十年代起,連續當選為第一屆、第二屆、第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擔任山東省政協副主席、山東省科協副主席等職務,同時還是中國民主同盟中央委員、山東省民盟主委。對于這些兼任的社會領導職務,他從不感到是個負擔,而認為是黨和人民對自己的最大信任,是給知識分子的最大榮譽。每次出席人代會或政協會議前,都注意聽取群眾意見,積極準備提案,每次回來都認真向 全院傳達會議精神、組織全體教職工認真貫徹。作為民盟的負責人,總是服從黨的領導,發動組織盟員開展一些有益的公益活動。很好地發揮了 民主黨派的作用,為鞏固和發展黨的統一戰線做出了積極貢獻。

(作者:曉蓉 以上內容來自《百年紀人》P11)

丁履德院長傳略


丁履德教授(1912-1972),又名丁驥甫,1912年10月生于山東省日照縣(今日照市)丁官莊村。父親丁惟茲,是一位工程師,畢業于天津高等工業學校。年幼時他隨父母離開原籍,就讀于濟寧、濟南、青島等地。1927年夏,丁履德在青島禮賢中學畢業后,考入南開大學預科學習。1930年考入上海交通大學機械系。在大學期間,曾參加過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學生罷課和請愿等活動。1934年大學畢業,同年12月考取教育部招收的留歐機械生,赴意大利都靈大學航空研究院深造。在國外,丁履德發憤讀書,學習成績一直居上。后因目睹報紙上帝國主義污辱中國人民的文章照片,憤然于1937年6月提前回國,以自己的知識和技術報效祖國。

1940年8月至1945年2月,丁履德先后在西北工學院航空系、浙江大學機械系、西南聯大航空系任教授之職。為了進一步深造,他于1945年3月經加拿大轉美國,到耶魯大學機械研究院學習,一年后,到美國紐沃克工學院任教。1947年回國,先后在廈門大學航空系、山東大學機械系擔任教授。青島解放時,他作為山東大學工學院院長,在黨的領導下,積極參加了復校工作。在抗美援朝時,鼓勵學生參加抗美援朝,并領導工學院開展增產節約、捐獻飛機大炮等活動。1952年11月,全國高校院系調整,他同山東大學機、電兩系師生一起調入山東工學院,出任山東工學院院長之職。

丁履德是國內知名的二級教授,在擔任山東工學院院長期間,參加了一系列政治活動,主持了學校的專業設置、教育改革及建校等工作。同時,擔任內燃機、力學等教研室教授,積極參加教學活動,先后主講過“飛行力學及設計”、“飛機發動機原理”、“應用空氣動力學”、“流體力學”、“傳熱學”、“內燃機原理”、“內燃機動力學”等課。他講課邏輯嚴密、語言清晰、板書整潔,深得學生好評。他在山工勤懇耕耘二十多個春秋,一直到1972年去世為止。丁履德教授從教三十多年,為我國的高等教育事業作出了突出貢獻,他培養的學生有不少后來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才和有名的專家教授。

從20世紀50年代起,丁履德教授連續當選為第一、第二、第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擔任過山東省政協副主席、山東省科協副主席等職,他還是中國民主同盟中央委員、山東民盟主委。1972年11月10日,因病去世,終于60歲。

(以上內容來自《山東大學百年史》P723)

聯系我們
地址:中國山東省濟南市山大南路27號          
郵編:250100          
傳真:(86)-531-88565657
值班電話:(86)-531-88364701          
     
舊版回顧
  • 關注微信
  • 關注微博
  • QQ校園號
  • 關注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