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镖局第三部免费观看,91亚洲精品,国产黄色在线免费观看,中文字幕一区2区3区

山大概況
童第周

童第周(1902-1979),浙江寧波人。著名生物學家。1930年畢業于上海復旦大學,后在比利時布魯塞爾大學留學,獲博士學位。從1934年起,先后幾次在山東大學任教。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曾任山東大學副校長。歷任中科院學部委員、副院長,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全國政協副主席等職。

中國生物界的“居里夫婦”


童第周、葉毓芬1926年相識。他倆既是浙江同鄉,又同在寧波讀過書,從相識到相知。在童第周的鼓勵和幫助下,葉毓芬勇敢地掙脫了封建婚姻的束縛,考上了上海復旦大學生物系,倆人成了先后的同學,又從相知到相戀。1930年,28歲的童第周大學畢業,擔任了助教,有了一份固定收入。葉毓芬的大學生活費用從此才算有了基本保障。此時,童第周得到一次出國留學的機會。去,還是不去?一對正在熱戀中的青年,一時躊躇不定。葉毓芬為了童第周的前途和祖國的科學事業,毅然支持童第周出國深造。決定作出后,他們一同回到寧波,舉行了簡單的婚禮。一對新婚夫婦,從此勞燕分飛。

在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大學,童第周的留學生活十分清苦。他租住了一間狹小的閣樓,渴了喝白開水,餓了吃面包干。他雖然申請了獎學金,但遲遲未見結果。在國內,妻子葉毓芬大學畢業前夕又生下了第一個女兒。那時,畢業即失業,何況她又是一個抱著孩子的年輕母親。

就在這內外交困的時刻,多虧他們的老師蔡堡教授的熱忱幫助,好不容易給葉毓芬找到一個大學助教的職位。從此,葉毓芬在從事教學,養育孩子的同時,又挑起了資助丈夫的重擔。她從很少的薪金中,一點兒一點兒地節省,把自己和女兒的生活費用壓縮到最低水平,把積攢下來的錢全部寄給童第周。這還不夠用,她又變賣了結婚時親友贈送的首飾,擠時間寫文章換取稿費,千方百計支持丈夫在國外攻讀。

海天相隔,夫妻情深。葉毓芬的全力支持,使童第周深為感動。為了中華民族的榮譽,為了答謝妻子的深情厚誼,童第周在生物學的天地里拼搏進擊。1934年,他終于以優異成績獲得博士學位,并在科學實驗方面,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績。喜訊傳來,葉毓芬興奮極了,她抱起心愛的女兒,吻了一回又一回。

就在這時,有人勸童第周留在國外工作。只要他同意,金錢、地位等都會得到滿足。然而,童第周懷念闊別多年的祖國,想念含辛茹苦的妻子,還有那未曾見面的女兒。他毅然乘船回國。在碼頭上,當遠遠看見前來迎接他的妻子和女兒時,忍不住流下了激動的眼淚。

回國后,夫婦一同到山東大學任教。不久,抗日戰爭爆發,山大奉命南遷。童第周帶著妻子兒女在兵荒馬亂中逃到四川,先后在幾所大學任教。在那樣艱苦的條件下,他們堅持科學實驗。沒有儀器,葉毓芬變賣了衣物,又到處借親求友,在舊貨攤上買了架雙筒顯微鏡;沒有實驗室,就在學校臨時借住的小屋里搞實驗。生活上更是捉襟見肘,不得不靠借債過日子。孩子太小,請保姆又沒有錢,只好把4歲的兒子童孚中獨自留在家里。有一天,這孩子獨自走出家門,溜到江邊,爬上一只無人照看的小船里。當童第周夫婦急切地找見時,那小船正在激流中飄轉著,幸好沒有發生意外。沒辦法了,只好忍痛讓正在上學的大女兒童夙明臨時休學,在家里照看弟弟。

1946年,山東大學在青島復校。童第周任理學院動物系主任,葉毓芬在同系任教。山大學生不滿國民黨反動統治的倒行逆施,于1947年6月2日掀起“反饑餓、反內戰”的示威游行和簽名運動。童第周第一個在抗議書上簽了名,堅決站在學生一邊。在那腥風血雨的日子里,葉毓芬和丈夫形影相隨。每天晚上,他們把孩子安置睡了,就和另外兩個同事一起在昏暗的燈光下,悄悄剪輯被反動派封鎖了的報道,然后投郵寄發出去,以爭取全國各地的聲援。

解放后,童第周夫婦受到黨和政府的親切關懷。他們精神振奮,并肩戰斗,在細胞遺傳學的研究方面取得了重大進展。“童魚”的誕生,就是一個奇跡。每逢文昌魚產卵季節,夫婦倆常不分晝夜地連續在實驗室里幾十天,觀察、記錄、解剖、實驗、積累數據、探索奧秘。童第周的大部分科研成果,都凝結著葉毓芬的心血。有人統計,夫婦倆合作的科研論文,占童第周主要論文的60%以上。他們被譽為中國生物界的“居里夫婦”。

十年動亂時期,童第周夫婦曾被一些人當作“反動學術權威”進行批判。他們的愛情生活又一次經受了前所未有的考驗。有人強迫葉毓芬揭發檢舉童第周,葉毓芬橫眉冷對、斬釘截鐵地說:“我和他一起生活了幾十年,我了解他,他不是你們說的那種人!”對方厲聲斥責她:“都什么時候了,你還要保童第周?”葉毓芬從容地回答:“說保就保吧,我了解他,才要保他!”每當葉毓芬在批斗會上、勞動現場遠遠看見丈夫瘦弱的身影,她的心就像刀割一樣。

半個世紀以來,童第周和葉毓芬夫婦很少分開過。1976年1月,葉毓芬突然病逝,童第周萬分悲痛,深感茫然。實驗室里只剩下童第周一個人了,但他一直保存著葉毓芬使用過的桌椅和實驗用具,每天都要仔細地擦拭一遍,像是等待著妻子安詳地走來和自己一起做實驗似的。

大女兒童夙明每當談及自己的母親葉毓芬的時候,都感到有一絲遺憾。母親在30年代初就從復旦大學畢業,在高等學校和科研部門從事教學、科研工作40余年,有相當的科研成果,論資歷,論水平,早已應該被評為教授了,而母親到去世時仍是個副教授。因為父親身兼研究所的領導,母親晉升職稱的材料報到他手里就被否定了,把名額讓給了別人。提及此事,童夙明既為母親抱屈,又為父親光明磊落的人格而自豪。

聯系我們
地址:中國山東省濟南市山大南路27號          
郵編:250100          
傳真:(86)-531-88565657
值班電話:(86)-531-88364701          
     
舊版回顧
  • 關注微信
  • 關注微博
  • QQ校園號
  • 關注抖音